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和整改報告(三)
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水平
針對審議意見提出的國有金融企業支持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意愿不強、力度不夠等問題,財政部、金融管理部門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引導國有金融企業主動擔當作為,發揮“頭雁”作用。
(一)推動國有金融企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引導國有金融企業積極主動作為,充實完善企業中長期規劃,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完善分行業的績效評價制度體系,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效益指標長周期考核,引導其更好發揮中長期資金的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作用。引導交易所、市場經營機構樹牢服務實體經濟理念,鼓勵更多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二)推動國有大型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強窗口指導,引導國有商業銀行著力加強信貸均衡投放,以信貸增長的穩定性促進經濟穩定增長。2023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累計新增約11.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較金融機構平均水平(6.1%)高6.1個百分點。
(三)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修訂出臺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通過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上限、放寬小微企業貸款申請條件、引入政府性融資擔保增信等措施,加大財政支持創業就業力度。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和獎補資金79.48億元。啟動實施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貸款貼息試點。支持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擴大業務規模,2023年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新增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1.31萬億元,同比增長8.67%。其中,支小支農業務規模占比達99%。
(四)加大對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印發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對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提出具體要求。持續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工作,加快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落實好助企紓困政策,引導地方銀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合理適度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對普惠養老、交通物流等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